技术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
更新时间:2025-11-11
点击次数:18
确定臭味剂的佳使用比例需综合技术参数、场景需求及安全规范,以下是具体方法及实践要点:
目标介质特性
区分应用对象(水/气/油),例如供暖系统以水为介质,燃气行业则针对气体。
检测水质参数(如pH值、余氯含量)或气体成分,避免化学干扰(如强氧化剂会降低臭味剂效果)。
系统工况条件
容积与流速:计算系统保有水量(V)或管道流量,结合目标浓度(C)和衰减系数(K=1.2~1.5),通过公式 Q = V × C × K 确定日投加量。
环境因素:高温可能加速挥发,需提高投加频率;高压环境需调整混合方式(如采用射流混合器减少挥发损失)。
供暖/采暖系统
初次投加:按150ppm(即每吨水添加150克)标准,例:80m³系统投加12kg。
维持浓度:每周补充初始量的6%~7%(如上述案例中每周补加0.8kg)。
工业循环冷却水
每日投加量需根据公式动态计算,并定期检测余氯等干扰因素,必要时增加剂量至50ppm测试效果。
污水管网与处理厂
常规投加:100-1000ppm范围内波动,视废水类型而定。
创新应用:采用pH响应型微胶囊臭味剂,仅在酸性条件下释放气味,精准定位偷排点。
实验室小试
取原水样本,按0.1%-0.3%比例逐步添加臭味剂,直至达到可接受气味阈值(人类嗅觉测试)。
参照GB/T 14675-93标准,通过嗅辨员稀释法测定臭气浓度,量化效果。
现场调试与反馈
初期投加后观察气味持续时间与强度,若出现“短暂失效",需排查混合均匀度或是否存在化学反应抑制。
长期使用需每季度评估生物膜厚度,配合非氧化性杀菌剂清洗系统。
总之,佳比例需满足三点:气味强度达警示阈值、持续周期覆盖风险时段、成本与安全性平衡。实际操作中,建议先通过小试确定基准值,再结合在线监测数据动态优化。涉及饮用水或敏感区域时,务必遵守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,选择合规药剂并提前向居民公示。
上一个:恶臭型臭味剂在哪些行业
下一个:臭味剂使用比例好
快速导航:
产品中心:
公司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里坦镇石疙瘩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