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杀菌灭藻剂中氧化性与非氧化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成分、作用机理、药效特性及应用场景等方面。以下是具体分析:
氧化性杀菌灭藻剂:以含氯或强氧化性物质为主,常见成分包括次氯酸钠、二氯异氰尿酸钠、三氯异氰尿酸(强氯精)、优氯净、氯气、二氧化氯、臭氧等。这类药剂通常为固体粉状或片状。
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:多为有机化合物或重金属类,常见成分包括季胺盐(如1227杀菌剂)、异噻唑啉酮、粘泥剥离剂、氯酚类、有机醛类(如甲醛)、含氰化合物、季膦盐等。这类药剂通常为液体形态。
氧化性杀菌灭藻剂:通过强氧化性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。例如:
次氯酸型(如次氯酸钠):释放次氯酸,穿透细胞壁并氧化关键酶(如磷酸葡萄糖脱氢酶),导致细菌死亡。
二氧化氯: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,抑制蛋白质合成4。
臭氧:直接破坏细胞器、DNA/RNA,并通过氧化葡萄糖代谢酶灭活细菌。
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:通过特定毒性作用干扰微生物生命活动。例如:
季胺盐类(如1227):吸附带负电的细菌体,破坏细胞膜通透性,导致溶胞。
杂环类(如异噻唑啉酮):与DNA碱基结合,阻碍繁殖。
有机醛类(如甲醛):与蛋白质胺基反应,使蛋白变性。
氧化性杀菌灭藻剂:
优点:杀菌速度快、广谱性强、成本低、不易产生抗药性。
缺点:受水中有机物和还原物质(如硫化氢、亚铁离子)影响显著,药效持续时间短(需频繁投加),受pH值影响大,对生物黏泥渗透性差。
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:
优点:药效持久,对沉积物或黏泥有渗透剥离作用,受还原物质和pH值影响小。
缺点:成本较高,易引发环境污染,长期使用易导致微生物抗药性。
氧化性杀菌灭藻剂:
部分成分(如次氯酸型)与水中有机物反应可能生成三烷等致癌物。
微生物不易产生抗药性,因作用机制为无差别氧化。
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:
虽低毒且针对性强,但长期使用易导致微生物适应并产生抗药性,需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非氧化性药剂。
氧化性杀菌灭藻剂:适用于有机物和还原物质少、需快速杀菌的场合(如突发污染处理),常用于饮用水消毒。
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:适用于存在生物黏泥、需长效控制微生物的系统(如循环冷却水),尤其适合水质复杂或含有机污染物的环境。
实践中,两者常交替使用:白天用氧化性药剂快速杀菌,夜间用非氧化性药剂维持长效控制,同时减少抗药性风险。
上一个:氧化性杀菌剂的优缺点?
下一个:环保抑尘剂使用说明
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里坦镇石疙瘩村